婚内父母转账防分割指南|3招教你守住子女的“小金库”!
“爸妈给的钱,离婚时也要分一半?”
许多已婚朋友都有这样的担忧
——
父母辛苦攒下的积蓄,若在婚姻期间转给子女,
一旦感情生变,这笔钱是否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?
今天,我们结合法律实务,
教你用3招锁定财产归属,守护父母的关爱与子女的权益!
一、法律现状:婚内转账≠自动属于个人财产
根据《民法典》规定,婚姻存续期间,父母对子女的转账若无明确约定,通常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,属于共同财产。这意味着:
• 大额转账(如购房款、创业资金)可能被分割;
• 小额日常支出(如生活费)一般不争议,但需保留凭证;
• 无备注、无协议的转账,法院可能推定为共同财产。
二、3大实操策略:让父母转账“只属于子女”
策略1:书面协议+转账备注,双保险锁定归属
• 签订赠与协议:父母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,明确“此款项仅赠与XX(子女姓名)个人,与其配偶无关”。
• 巧用转账备注:在转账时注明“赠与XX个人购房/医疗/教育”等用途,例如“仅赠与小王个人,用于购买婚房”。
• 适用场景:大额转账(如购房款、投资款)必选;小额转账可选择性操作。
策略2:资金独立存放,避免混同
• 专卡专用:父母为子女单独开设银行卡,仅用于接收赠与款项,不存入婚后收入,消费时直接刷卡或取现。
• 借用父母账户:父母将钱转入自己名下的银行卡,子女需用钱时再支取,避免与婚后财产交叉。
• 注意:此方法需避免绑定子女的微信/支付宝,否则可能被认定为共同使用。
策略3:特殊用途+证据留存
• 明确资金用途:转账时注明“仅用于XX(如医疗、教育)”,并保留聊天记录、借条等证明用途的文件。
• 公证加持:赠与房产、股权等大额资产时,办理公证手续,明确归属。
• 案例参考:若父母为子女支付医疗费并备注“仅用于小李治病”,离婚时可不分割。
三、避坑提醒:这些操作可能导致财产流失
1. 大额转账未备注:未明确用途的转账,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。
2. 与婚后收入混存:将赠与款存入婚后共同账户,或用于家庭开支,可能丧失“个人属性”。
3. 擅自转移财产风险:若离婚前大额转给父母,可能被配偶主张“转移财产”,导致少分或不分。
爱与法律并行,守护家庭财富
父母的转账承载着无私的爱,但婚姻风险无处不在。通过书面协议、独立账户、用途备注三管齐下,既能避免财产纠纷,也能让父母的付出真正惠及子女。若涉及大额资产或复杂情况,建议咨询专业律师,定制专属方案。
互动话题:
你遇到过父母转账被分割的困扰吗?欢迎留言分享,获取法律建议!